当前位置
选择困难,到底难在哪儿?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23-05-13 17:27:03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知乎有位网友感叹:“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点外卖,都要选一个多小时,关键还选不好,纠结得很。”         
很多人其实都有类似的经历,而且有时候不仅是点外卖,当面临很多选项的时候,都很容易陷入某种纠结的状态,就好像不知道自己要什么,又像是害怕选不到最好最合适的……         
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穷,荷包丰厚的状态下可以多选,肯定没那么多纠结的;但也有人说自己的条件还不错,依旧会选择困难,并且不仅是点外卖这种小事,在人生的重大议题上,会更加的焦虑纠结。         
那么,这种所谓的选择困难,到底难在哪里呢?         
 功能“外包”
要知道难在哪里,先要从源头寻找。
人格成长的过程,也是某些功能的边界逐渐扩大的过程。婴儿最开始需要母亲的喂养,然后慢慢学会自己吃饭,儿童从最开始不会独立穿衣服,到可以自己去系鞋带……作为一个人,在能力范围内可以独自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。         
这些外在可以观察到的自我功能的发展,往往先从内心深处产生萌芽,然后通过游戏,或是某些看起来“反常”的行为呈现。         
比如大部分的宝宝们到了一定的阶段,会出现扔东西的现象,会把手里抓的勺子或者玩具用力抛出去,然后咯咯笑。有经验的妈妈,会感知到孩子要开始断奶了,他们准备好了要告别乳房,相关的心理通过外在的行为,象征性地表达了出来。         
每当能力的边界开始拓展时,会出现一段时间“混乱期”,就好像刚开始学走路的宝宝,会跌跌撞撞地朝母亲移动,有些学霸的家长,却培养了一个“学渣”的孩子。         
原因之一,是当内在对于知识理解的萌芽遇到了外界的“强大”,这些初期的混乱会让父母潜意识里有种失望和轻视的感觉,当孩子接收到这些情绪,会在自恋受挫的基础上,产生某种退缩或对抗的行为,进而遭到更严格的“教育”,这会导致躺平,将自我探索和发展的功能承包给外界,而躺平其实是最大的反抗。         
如果家长的控制欲较强,作为子女的每次主动选择和尝试后的“错误”,都被矫正、指责、评价或攻击的话,往往就会不敢越“雷池”一步,不去做出主动的选择,依附于某个权威,来保证自己的安全。         
当成年后面临选择时,那些早年的紧张、恐惧和羞耻,便会在潜意识中阻止这种主动。 

分离不能

当婴儿准备好“离开”乳房,母亲也感知到了这个时刻,双方会默契配合,有位女星在节目访谈中,回忆起哺乳的时候,儿子脸上会浮现出“不好意思”的表情,于是心领神会,两人断奶的过程颇为顺利。         
换句话说,这是个快乐的离别。         
而快乐的前提,是某种阶段的需求得到了恰当的满足,就好像自己吃爽了,才能和饭碗说再见,减重的人总是对美食恋恋不忘,在瘦下来的这段期间,得到的反馈显得那么漫长。         
观察一下可以发现,那些因为乳汁的匮乏而导致食物来源不稳定的婴儿,有的会紧紧抓住母亲不放,匮乏让他们感到恐慌,想要让自己可以存活的东西长期控制在身边,在这种状态下,想要顺利完成分离是不太可能的。         
成长的过程,就是不断和父母分离的过程,告别那些曾经得到的某些“好处”,在更远的前方获得可以让自己更加愉悦的东西,这并不是说要和过去隔绝,童年的玩具和真情实感的回应依旧会让人感动,但并不会停留于此。         
当一个个选择出现在眼前,可能会因为匮乏的影响,想把所有可以获得的东西照单全收,或是难以做出选择去和那些没有被选中的一切告别和分离。
这不仅仅体现在那些外卖的“小事”上,面临工作的抉择、恋爱和婚姻的决定,也都会反复痛苦和纠结。         

脆弱核心

如何判断自己属于哪种情况?         
可以回忆一下当自己面对某件事情,或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时候,内心浮现的是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和技巧?还是先有某种感觉,然后产生一些想法,再用自己所学过的东西进行辅助和佐证?         
如果是前者,就可以尝试觉察和寻找自己内在“核心”的部分,这个所谓的核心,最开始是某种感觉,就好像前面说的,母婴之间那种默契、巧妙和神奇的配合,当这些配合不断发生,人格深处那些天赋、个性等等通过似有似无的方式存在,然后不断地成长,通过某些具体的职业表达。         
就好像宇宙最初的奇点,被“发现”后开始扩张,生发万物。         
如果这个“核心”被忽视,封印在内心,自己就需要寻找外在世界的规则和知识来填充自己,让生命“充盈”起来。并且,当面临选择的时候,不是通过这个核心来产生感觉,而是借用之前学过的规则、他人的影响,或是在迷茫的状态下,没了主意。
在这种状态下,是那些选择在选择我们,而不是自己主动通过内在产生的感觉、创造和需要去自然而然地做出决定,外在的那些选项,则变成了更强大的事物,需要我们去依附、顺从和配合,自己的力量变得脆弱,变得犹豫和胆怯。

四肢百骸

 1、手         
儿童到了一定年龄,会喜欢在家里蹦蹦跳跳,家长总会担心吵到邻居,但这个行为其实正是孩子们锻炼爆发力和平衡能力的基础,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些的动作,也正是之前翻身,爬和走建立核心力量发展的基础。         
与此同时,内在的人格也开始发展,有了自己的想法,开始拒绝父母的安排,不断地问为什么,这些初始的萌芽看起来毫无“规则”,至少是不符合成人社会的规则的,当这些行为被过度“矫正”,会产生固着,停留在某个阶段。         
当来访者声音很平,听起来好像没有感情,并且肢体动作略显僵硬,有经验的咨询师会直觉到对方早年家庭,是否存在严苛的教育。         
可以给内心创造某种空间,去觉察那些感觉和想法,以及想要做些什么,尤其注意看起来稍显“稚嫩”的领域,这可能是早年被压抑的地方,没有机会得到发展,也是因为如此,影响了自己选择,因为当这些部分表达,会带来很多羞耻,恐惧和愤怒的感受。         
尝试先在有质量的关系中,去呈现这些,这可能会得到一些反馈,并且感到自己很不好,先放弃种种的评价,去直接感受和理解,这些反馈和自己经历的关系,这是恰当的开始,在不断的互动中,找到新的发现。         
当“稚嫩”不断成长,选择困难,就会自然而然的修通。
2、胃
婴儿会把乳汁转化成营养来强健自身,当和父母安全放松的互动时,那些积极、有力量和“好”的感受,也会变成内在精神世界的营养,成为人格的部分。         
不管早年的生存环境还是养育环境,充斥着某种匮乏。此时就会产生相应的补偿措施,有时候是“贪婪”,在极端的环境中,尽可能吸收养分,当这种心理碎片延续到成年,内心有个饥饿的婴儿,想要吸收周围的一切,不管是外界的知识、情感和种种的荣耀,都变成了象征性的乳汁。         
吸收不是坏事,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会变成某种“囫囵吞枣”,难以把进来的一切转化为营养,变成拥有自己风格的东西,只是机械的使用或者不停地索取。         
这种内在世界的外在表现,常常是不停地吃零食,紧张和焦虑后的饥饿感,以及出现大便干燥的症状等等。
可以先慢下来,安抚内在的婴儿,外界的食物很充沛。在细微之处,去体验这些营养,给自己带来的变化,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,然后在现实生活中,看看反馈是什么。         
当时间延续,就会逐渐知道自己爱吃什么,不爱吃什么,这是一个过程。         
拥有了消化能力,就会自己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,以及符合现实原则的一切。
3、心
有的人在最开始觉察自己“核心”的时候,会体验到某种虚无,这会带来愤恨和屈辱感,进而导致回避或是将这些情绪投射出去,造成关系的紧张。         
这时需要一些“消极能力”,让你即使在一片虚无的迷雾中,也能暂时生存下来。         
人在类似的情况下,总喜欢抓住些什么,带来一些安全感,尝试在这样的状态中,不去做什么,只是单纯的、没有评价的体验外界的种种事件对自己的扰动,这可能是憎恨、恐惧、暴怒和羞耻,也可以是需要、兴奋、愉悦和安慰。         
相同的情绪,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同,只和个体久远的过去,甚至家族中未解决的心理遗传有关。如果能打通这种顿悟的理解,就会在语言层面,有了某种觉察。         
这种觉察优先于后天学习的知识,暂且不要被成人后的教育束缚,这些只是辅助自己理解的。         
当存在之光在迷雾中闪亮,就会发现自己内心宇宙中的奇点。
附件下载:6FoXxm8Zrnl2qtiKQRYJhg (已下载0次)
脚注信息
             南宁心理咨询 保留所有权利. 地址:中国广西南宁市青秀区葛村路31号钻石年代三楼

心理咨询:15078805124,青少年咨询:19162350854,婚姻咨询:18934725374,心理培训:18078110545,儿童心智成长:19162356954,企业EAP:18070931832

本站关键词:南宁心理咨询   南宁心理医生   南宁心理治疗  抑郁症   焦虑症   神经症